“糟糠之夫”缘何面临“下堂”危机农村“留守丈夫”生存状态调查撰稿:本报记者 汪嘉林 配图:张兮兮
一个偶然的读者来电,让我们发现,在留守妇女、留守儿童之外,还有第三种值得关注的留守之人——“留守丈夫”。 当妻子进城打工、努力赚钱养家后,一些“留守丈夫”的境遇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直到有一天,事业有成的妻子坚决要求离婚。 是创业的妻子忘本了么?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并非所有“留守丈夫”都会遭遇婚姻危机,而被“抛弃”的“留守丈夫”却有着许多共同的特点。解剖这些共性,我们试图找到破解农村“留守丈夫”婚姻危机的方向。
“他只是把我看成了‘摇钱树’,我们之间已经没有共同语言。简直无法想象,要和这样的人相伴终身。”
自强女人不愿再“养”好赌的丈夫
“我要怎样才能通过法律手段和丈夫离婚?”这天一上班,记者就接到了一个特殊的咨询电话。打电话来的徐女士是台州临海人,已在杭州创业多年。在她看来,“他从来就没有承担过作为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一个男人的责任”。 徐女士和丈夫是一个村的,20多岁时在亲友的撮合下结了婚。婚后,农活、家务全是徐女士一手操持,丈夫除了嘴上安慰几句外,并不愿分担她的劳苦。 上世纪90年代初,村里不少人外出打工都赚了钱,徐女士的心思也活络了起来。可自己毕竟是女人家,徐女士就和丈夫商量,希望他为了孩子、为了这个家能挑起生活的重担,外出打工赚些钱回来。哪知道,此“计”立刻遭到了丈夫的反对,丈夫觉得外出打工是自讨苦吃。最后,徐女士只好自己一人去杭州打工。 在老乡的帮助下,徐女士在杭州摆起了地摊。起初的几个月,非但没有赚到钱,反而亏了好几千元。 这时,“留守”老家的丈夫托人带来了第一个口信:“你怎么还不寄钱回家,都快揭不开锅了。”一边是生意上的亏损,另一边是丈夫的指责,这让徐女士感到欲哭无泪。在最艰难的时候,是年幼的儿子给了徐女士力量:“现在吃多少苦都是值得的,不是为了自己更不是为了丈夫,而是为了儿子有个美好的将来。” 一年多后,徐女士的生意有了起色,不但扭亏为盈,而且利润也逐渐丰厚起来。而此时,丈夫也终于可以“放心”地在村子里游手好闲了,不久便染上了赌博的恶习。 徐女士在杭州的生意越做越大,丈夫在老家扔在赌桌上的筹码也越来越大。徐女士也曾多次规劝,可丈夫根本听不进去,嘴上答应改,一转身又进了棋牌房。去年,他在一次当地警方的突击行动中,因为涉嫌赌博而被拘留。 “我真的感到非常失望!只要能和他离婚,怎么都行,老家所有的财产全部归他好了。”徐女士觉得,自己现在年收入将近百万,虽然算不得什么大富豪,但也算是有头有脸的“城市金领”,而丈夫,由于始终没有走出过山沟沟,无论是穿着打扮还是思维方式,依旧停留在二三十年前的状态,他们之间早已没有共同语言。 自从徐女士提出离婚以来,也有不少人劝过她:如果当年没有出来创业,现在也只是个普通农妇,做人不能忘本啊。但徐女士觉得,和丈夫离婚不该算是忘本。“我几乎养了他20年,而他只知道赌博,几乎没为这个家做什么贡献。以前担心离婚对孩子不好,现在孩子也大了,我要开始自己新的人生。”徐女士说。
“这哪里还像个男人?原来我还打算给他20万,可现在,他一分钱都别想拿。” 出门的女人有了新的爱情
张妍(化名)和陆兵(化名)结婚后没多久,就在自家房前开了一间小杂货铺。刚开始,小夫妻对将来充满希望,起早贪黑兢兢业业地经营着这家杂货铺。可是一段时间下来,杂货铺的生意并不好,陆兵没了信心。他觉得自己根本不是做生意的料,做的时间越长只能亏得越多,便关了杂货铺。 从那以后,陆兵再也没去找工作。丈夫的这种变化令张妍非常不满:“一个大男人怎么连这点挫折都承受不起,你还能给我什么幸福啊!”张妍觉得,还是得自己出去工作。 不久,张妍便成功应聘成为了温州一家企业的总经理秘书。总经理40多岁,不但性情开朗能说会道,还对容貌清秀身材好的张妍特别“关心”。 有了总经理的“特别关照”,张妍的工资、奖金自然水涨船高,隔两三个月就能往家里寄一两万元,“毕竟孩子还在老家”。临海与温州相距并不很远,丈夫陆兵对妻子张妍的所作所为也并非一无所知,但每隔几个月就能收到这么大一笔钱,他决定还是睁一眼闭一眼。 2005年,总经理和张妍发生了性关系,他告诉张妍,其实自己没结过婚,愿意娶她为妻。 从那以后,张妍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各种各样的金银首饰多了起来,汽车有了,房子也从原来的不足30平方米变成了130多平方米……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陆兵成了两人走到一起的唯一“障碍”。 2006年2月,张妍回到老家和丈夫谈离婚的事,她已经想好了:家里所有财产都归陆兵,另外再给他20万元算是补偿。然而张妍没料到,她刚提出离婚,陆兵便说:“离婚可以,反正你有钱,给我300万,否则我坚决不会同意!”更让张妍气恼的是,陆兵还振振有词地说:“如果不是我开店失败,你也不会出去工作,所以是我成全了你们。我现在也没什么事儿好做,吃饭、抽烟、打打牌,这些费用还得靠你,你如果走了不给我留点什么,难道看我死不成?” “这哪里还像个男人?原来我还打算给他20万,可现在一分钱都别想拿。”陆兵的态度让张妍气得转身就走。 目前,临海法院还在对这起离婚案进行调解。
“留守丈夫”之困在于心病 临海法院办公室主任梁统告诉记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像这样因妻子外出打工而最终导致离婚的案件已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留守丈夫’的心理和处境同‘留守妇女’‘留守儿童’有着较大的不同。”梁统说。传统观念认为,一个身体健康的男人应该更多地承担家庭的责任,而那些留守在家、让妻子外出打工赚钱的男人往往都是好吃懒做、游手好闲之徒。另一方面,妻子在外工作,生活丰富了,视野开阔了,自然就对家中这位“糟糠之夫”有了不满情绪,这样的婚姻很容易出现危机。
这些“留守丈夫”有不少共同点 采访中记者发现,虽然妻子外出工作的原因各式各样,所从事的职业也不尽相同,但那些被“抛弃”的“留守丈夫”却有着比较多的共同点。他们并非丧失劳动能力,但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宁可将时间和精力放在喝酒、闲聊、赌博甚至嫖娼上,也不愿意找一份正当的工作。他们的理由往往是:找不到合适的。 反观外出创业的妻子们,进城打工让她们经历了种种艰辛,也受到了种种诱惑,经过努力而有了一定经济基础的她们,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再回头看看以前生活的地方,看看那个曾经同床共枕却一事无成的男人,一种难以弥补的心理落差就产生了。 很多接受采访的创业妻子都提到,女人总希望有男人可以依靠,可这些在家的男人,非但不能让人依靠反而不断向妻子要钱,这是她们最不能忍受的。不过,也正因为妻子成了这些“留守丈夫”唯一的经济来源,所以他们通常不愿意离婚,非离不可时,他们也会开出天价“补偿费”的要求。
心态失衡是这类婚姻危机的根源 为什么这些“留守丈夫”会不可避免地面临婚姻危机?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唐明亮认为,“留守丈夫”的成因和“留守妇女”“留守儿童”一样,主要是地区发展不平衡所致,当然,和妇女地位的日益提高也有一定关系。随着经济的发展,女人也有了更多工作的机会,这就出现了相对能力较弱的男人留守在家的情况。 之所以这种状态下的婚姻容易破裂,原因是多方面的。唐明亮认为,这首先和传统观念有关。经济地位往往决定了社会地位。“留守丈夫”没有工作,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生活上完全依靠妻子,这和中国传统观念是背道而驰的。这样的生存状态即使妻子不埋怨,也难免受到周围人的歧视。 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心态,“留守丈夫”就很容易陷入自卑,然后由自卑演变成自暴自弃。而为了缓解心理压力,他们往往又会用“大男子主义”来掩盖自卑的心态。 “留守丈夫”不出去工作,起初可能是因为无奈,可等到妻子担起养家的责任后,他们开始不愿工作了。生活极度空虚让他们很容易染上各种不良嗜好,赌博、嫖娼等行为在这些“留守丈夫”中非常普遍。这时,不仅他们的婚姻会面临危机,他们本身也成了社会的“安全隐患”。 所以,在唐明亮看来,虽然“留守丈夫”和“留守妇女”“留守儿童”一样,都是社会大发展过程中的特殊现象,并终将随着地区发展的日益平衡而淡出历史,但这依旧是现阶段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为了社会的安定和谐,还是应该从心理疏导入手,来拯救“留守丈夫”的婚姻危机。
|